報讀要求 Prerequisite(s) | 不接受報讀 Exclusion(s) |
Level 4 or above in HKDSE Chinese | LANG 1113, LANG 1114, LANG 1115, LANG 1116, LANG 1118, LANG 1120, LANG 1121, LANG 1122, LANG 1123, LANG 1124, LANG 1125, LANG 1126, LANG 1127 |
未能滿足上述要求,欲報讀LANG1117的同學,請參閲中文課程選課指引(Guidelines for Chinese Course Selection)。如有查詢,請電郵至clechinese@ust.hk。 |
本課程設兩類班:1117C(廣東話授課)和1117P(普通話授課)。兩類班的課程目標和内容,評估語言和方式完全一致,即報讀本課程的所有學生必須使用普通話進行口語評估。請同學們務必清楚所報班的教學語言後,再按個人能力和需要選班。
教學對象
本課程為四年制本科核心課程。教學對象主要為香港中學文憑考試(HKDSE)中文成績4級或以上的本科生。
課程目標
通過學習,學生能夠:
- 歸納各式學習材料,整合並運用高階語文以進行深入溝通,達到理想的效果;
- 加強普通話用詞用語的特色,深入又自如地進行各項有主題的溝通內容;
- 恰當運用日常文體及寫作技巧,理想而有效的作深層次的表述;
- 透過批判性思維訓練,以有理、有據、有效的完成研討會論文寫作;
- 在團隊裡發揮合作精神,以有效的策略完成團隊任務,發掘團隊潛力,發揮領導才能。
課程內容
本課程是為科大香港本地生開設的三學分核心高階中文課程。課程以訓練學生高階中文傳意能力、並加強學生的普通話口語表達能力為目標。課程設計焦點在培養學生高層次批判性思維能力、掌握和運用深度的口語溝通技巧和高階文字表述能力。通過不同的閱讀材料、課堂活動、模擬現實情境、團隊合作等,使學生能在基本的普通話口語能力以上,更上層樓,達到能與人深入溝通的理想效果。在文字表述上,透過高階的思維訓練,達到思辨清晰敏銳、邏輯嚴密精準、用詞豐富多姿、文采精巧有韻地表達自己。
預期學習成果
畢業生應具備的素質 |
完成本課程學習後,你能夠: |
---|---|
能力的建立 |
批判性思維與閱讀能力
寫作
口頭表達
|
領導才能與團隊協作 |
|
國際視野 |
|
課程要求
上課時數:
總計三十九個小時(每週三小時,十三週完成)
課程評估
考核以連續評估方式進行,成績分為A+,A,A-,B+,B,B-,C+,C,C-…..F等級。成績合格者可獲三個學分。
評估 | 方式 | 內容 | 佔分比例 | 時間 |
組員互評 | 小組參與及團隊合作 | 5% | 隨堂 | |
評估一 | 口語表達 (普通話) |
推介 “主題閲讀” 的文章 | 20% | 第七週 (課上完成) |
寫作 | 撰寫 “主題閱讀” 的推介文章 | 20% | 第八週 (網上提交) |
|
評估二 | 口語匯報 (普通話) |
梳理 “研討會” 大課題背景及小課題方向 | 20% (其中小組分佔10%) |
第十一週 (課上完成) |
寫作 | 撰寫 “研討會論文” | 35% | 第十三週 (網上提交) |
注:所有口語評估均以普通話進行(包括LANG1117C粵語授課班)
教材
- 課本: 《高階中文傳意:口語與寫作》(香港科技大學 語文教育中心編寫,2021年9月,網版)。
- 閲讀材料: 相關閱讀材料均於Canvas 網頁上載。同學在上課前,應按老師要求,或先把主題文章打印好,帶到課堂使用,或帶手提電腦於課堂下載。延伸閱讀裡的書本,同學可自行到圖書館借閱。
推薦閲讀書目
- 大學中文教材編輯委員會(2012):《中文大學堂:閱讀、賞析、寫作新視野》,台北:五南出版公司。
- 王培光(2005):《語感與語言能力》,北京,北京大學出版社。
- Stella Cottrell 著,鄭淑芬譯:《批判性思考──跳脫慣性的思考模式》(Critical Thinking Skills—Development Effective analysis and Argument),台北,寂天文化,2007年。
- 蔡柏盈著(2010):《從段落到篇章:學術寫作析論技巧》,台北:台大出版中心。
任課導師
課程統籌: | 諾敏 |
導師: | 何丹鵬 李洪霞 諾敏 孫曉陽 余慧英 袁愫 黃樂怡 |